<i id="19zqg"></i>

      1. <u id="19zqg"></u>

          <video id="19zqg"></video>
              • "中國建筑業最具成長性百強企業"、"全國優秀施工企業"、"河南省建筑業綜合實力前20強"、全國建筑業精品網站
              他山之石
              案例分析 管理經驗
              施工分布

              管理經驗

  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 | 管理經驗
              陳云:怎樣才能少犯錯誤?
              發布人:admin    發布日期:2022-09-19    瀏覽次數:1167次     字體大。【大】【中】【小】

              我們做工作,應當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力量用在了解情況上。情況了解清楚了,就可以正確地決定對策。 ”

              1947年2月7日,陳云曾經發表過一篇《怎樣才能少犯錯誤》的講話。這篇文章中,他借毛主席對他的學習啟發,點出了人會犯錯誤的本質原因,以及如何少犯錯誤的系統方法。

              一、文章首先探究人為什么會犯錯誤?根源是:思想方法不對頭

              在延安的時候,我曾以為自己過去犯錯誤是由于經驗少。毛主席對我說,你不是經驗少,是思想方法不對頭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什么是思想方法不對頭?就是:主觀偏離客觀

              后來,我把毛主席從井岡山到延安寫的著作都找來看,研究他處理問題的方法。同時再次考慮,錯誤到底是從哪里來的?

              我得出一條結論,是由于主觀對客觀事物認識上有偏差。凡是錯誤的結果都是由行動的錯誤造成的,而行動的錯誤是從認識的錯誤來的。

              舉例:“ 蔣介石為什么說三個月或者五個月就可以消滅我們呢?他的這種錯誤的判斷,就在于他對我們的兵力是同群眾密切結合的這一點缺乏估計,同時夸大了自己精銳武器的作用,忽視了自己軍隊的士氣低落和同群眾的嚴重脫離!

              陳云推論:“我們做工作,應當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力量用在了解情況上。情況了解清楚了,就可以正確地決定對策!

              三、什么是主觀偏離客觀?集中表現為:看問題的片面性

              當然,我們過去所以犯錯誤,也不是對實際情況一點都不了解,只是了解的情況是片面的,而不是全面的,誤把局部當成了全面。片面的情況不是真正的實際,也就是說,它并不合乎實際。所謂難也就難在這里。我參加革命二十多年,犯錯誤都是因為認識上存在片面性。

              (遨游之舟解釋下:世界觀決定方法論。唯物辯證法的科學世界觀,歸根到底就一條: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。這是世界的本相。反映到看問題上,正確的看問題就要按照世界的本相看問題,一句話:就要有全局觀。

              全局觀就是把任何一件事都看成一個網點和一個過程,就是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四周聯系,既要看當前又要看過去和將來,既要看表面現象更要看深層本質,只看局部、當前和表面,都可以歸為片面看問題,都是坐井觀天或刻舟求劍。而之所以看問題片面,是因為主觀主義作祟,主觀不能全面如實反映客觀。)

              四、如何避免看問題片面?要做到三點:交換-比較-反復

              1 交換

              1.1 什么是交換?就是要互相交換正反兩面的意見,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況。

              1.2 為什么要交換正反兩方面的意見?

              交換時要特別找同自己相反的意見,相反的意見可以補充我們對事物認識的不足。相反的意見即使錯了,也有可能反映了事物的一個方面,或者包括一些歷史經驗的推論。交換的目的在于能使自己對事物認識得更加完整。

              (交換正反意見,這一點就篩選掉80%以上的人。多數人都從內心世界認為自己是對的,討厭反對意見,喜歡聽贊成的話,這是人性的弱點。成功就是逆向做功。

              1.3 如何對待反面意見?

              一是駁倒,二是吸取。

              1.3.1 駁倒!皩τ诓徽_的反對意見,我們要把它駁倒。愈是不正確的,就愈要把它駁得徹底。既然要批駁,就得找論據,這可以加深我們的認識。正確的意見往往就是由系統地駁倒不正確的意見而產生的!

              1.3.2 吸取!耙O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立場上想一想,他們的意見是否有道理,凡是有理有據的都要吸取。但是我們有些同志,往往不喜歡同自己意見相反的人談話,互相交換看法,這是不好的!

              1.4 “交換”的案例反面案例

              陳獨秀的錯誤,李立三的錯誤,王明的錯誤,不是由于這些人發神經病,或者因為他們是傻瓜,主要是由于他們夸大了事物的一面,所謂知其一不知其二。

              正面案例:

              毛主席的著作都是采取這個辦法寫的。如寫《論持久戰》,他先收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論據,經過分析、批駁,得出抗日戰爭只能是持久戰這個正確的結論。

              2. 比較

              2.1 為什么要比較?

              比較則是為了更好地判斷事物的性質。不經過比較,就看不清事物已經發展到什么程度,它的要害和本質是什么。

              2.2“比較”的案例

              縱向比較案例:

              我們如果用比較的方法,把一九三二年的革命高潮與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相比,再與上海三次暴動時相比,就知道一九三二年的革命高潮達到什么程度,然后再決定我們的策略,這樣就不至于采取"左"傾冒險主義的行動。

              橫向比較案例

              前幾年有位美國將軍叫史迪威,他派觀察組到延安,拿我們對美國的政策,來比美國對我們的政策,結果改變了對我們的態度。所以一經比較,就能夠對事物認識得更清楚、更深刻。

              利弊比較案例:

              今天我們要不要在南滿堅持,只要把現在堅持所帶來的犧牲與將來退到長白山可能造成的犧牲,大小輕重,有無價值,加以比較,就容易作出必須堅持南滿斗爭的決定了。

              3.反復

              反復的兩個方法: 一是決策后拿反對意見再攻;二是在行動中修正。

              3.1 “反復,首先要在決定了對策之后,再找反對的意見攻一攻,使認識更正確!

              3.2 “而最要緊的,是在實踐過程中反復認識。凡是正確的,就堅持和發展。如果發現缺點就加以彌補,發現錯誤就立即改正?傊,判斷,行動,再認識,修正之,這樣就可以不犯大的錯誤!

              五、“交換比較反復”的心態

              論事不論人,論事不論臉

              如果不從認識自己錯誤上求進步,裝洋蒜,一定要跌跟斗。愈怕丟臉,一定會丟臉。不怕丟臉,反倒可能不丟臉。 要論事不論臉。做到了這一條,自然不會一聽到反對意見,就毫不思索地跳起來。

              我們要求犯錯誤的人論事不論臉,同時要把客觀事實拿給他看。大家都根據客觀事實想問題,定政策,自然可以求得黨內一致。

              論事不論臉,這里有個立場問題。有了堅定的立場,才能掌握這個方法。如果盡是為個人打算,一輩子也掌握不了這個方法。個人主義與馬列主義的矛盾就在這里。

              在兩個人談話中可以承認錯誤,在小組會上可以承認錯誤,在大一點的會上可以承認錯誤,在千萬人面前也可以承認錯誤,這叫論事不論人,論事不論臉。這樣,扯皮就少了,事情也就好辦了。

              整體梳理思維導圖如下

              圖片


              補充內容:

              1990年1月24日,陳云送給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一個條幅。

              條幅上書陳云的“十五字心法”:

              “不唯上、不唯書、只唯實,交換、比較、反復”

              然后陳云對這15個字作了詳細解釋。

              不唯上,并不是上面的話不要聽。不唯書,也不是說文件、書不要讀。只唯實,就是只有從實際出發,實事求是地研究處理問題,這是最靠得住的。

              交換,就是互相交換意見。比方說看這個茶杯,你看這邊有把沒有花,他看那邊有花沒有把,兩個各看到一面,都是片面的,如果互相交換一下意見,那末,對茶杯這個事物我們就會得到一個全面的符合實際的了解。過去我們犯過不少錯誤,究其原因,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看問題有片面性,把片面的實際當成了全面的實際。作為一個領導干部,經常注意同別人交換意見,尤其是多傾聽反面的意見,只有好處,沒有壞處。

              比較,就是上下、左右進行比較?谷諔馉帟r期,毛主席《論持久戰》就是采用這種方法。他把敵我之間互相矛盾著的強弱、大小、進步退步、多助寡助等幾個基本特點,作了比較研究,批駁了"抗戰必亡"的亡國論和臺兒莊一戰勝利后滋長起來的速勝論。毛主席說,亡國論和速勝論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,抗日戰爭只能是持久戰。歷史的發展證明了這個結論是完全正確的。由此可見,所有正確的結論,都是經過比較的。

              反復,就是決定問題不要太匆忙,要留一個反復考慮的時間。這也是毛主席的辦法。他決定問題時,往往先放一放,比如放一個禮拜、兩個禮拜,再反復考慮一下,聽一聽不同的意見。如果沒有不同的意見,也要假設一個對立面。吸收正確的,駁倒錯誤的,使自己的意見更加完整。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,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。這里所說的反復,不是反復無常、朝令夕改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陳云說:這15個字,前9個字是唯物論,后6個字是辯證法,總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。


              分享到:0
              實用查詢
              版權所有:河南省大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  電話:0372-6096300  傳真:  技術支持:中域在線  老版本
              91精品91久久久中77777_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品_亚洲日本另类欧美一区二区_亚洲一区日韩无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