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員工總有辦法用更少的勞動獲取更大的回報,干好干壞差距并不大。強者覺得不公平,努力程度就會下降。甚至最后會劣幣驅逐良幣,公司受到巨大損失。所以,公司給員工分錢的時候,一切的邏輯,都應該基于保護強者不被弱者占便宜。

這里所說的弱者,當然并不是指壞人,而是指那些貢獻暫時還不夠大的人。有人說,可是,為什么要保護強者呢?整個人類社會,不都傾向于保護弱者嗎?
給你同樣的機會,讓你上同樣的學校,但是畢業之后,因為你能力不足,沒有找到好工作。社會會不會給你額外的照顧呢?因為社會只會保證大家的公平,保證大家有同樣接受教育的權力。如果你的貢獻不夠大,那你就要接受相應不夠多的社會分配。我是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的理事。上海宋慶齡基金會,每年都會接受大量的捐款。但你會發現,有些捐款者在捐款時,會帶有自己強烈的價值觀。他會提要求說,我的這筆錢,只幫助那些考上985、211大學,但沒錢交學費的貧困學生。因為他們能考上985、211,至少從今天的社會標準來看,他們就有機會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。

“他一個月賺那么多錢,而我就賺這么一點點,你不激勵我,憑什么要求我努力?”
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,其實你給他再多的錢,他的貢獻也是一樣的。因為他已經給現在的狀態找到了合理解釋,達到了認知協調,他真心就是這么以為的。你一旦揭穿他,他的認知協調就被打破了,他就會受不了,陷入崩潰。“他不是干得好嗎,那你讓他干吧,反正我就賺這么一點錢!